Page 153 - 2019发展报告-电子书
P. 153
环境学院发展报告
此外还要克服高原缺氧带来的身体不适以及狂风的侵袭。在茫茫雪原,孙自永教授总
是走在最前面,他把野外当成教学课堂,沿途给学生讲解生态环境、水文地质或地质现象,
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和学会思考,让学生提升野外调查的工作方法,树立分析和解决专业问题
的系统思维。
自 2011 年以来,该团队就开始在位于祁连山区的黑河上游开展野外科学调查与研
究,承担了多项研究课题,并与中科院合建了一个覆盖面积 20 多平方公里、水土气生
观测要素齐全的试验小流域。8 年下来,累计调查面积超过 5000 平方公里,调查路线
总长上万公里,采集样品 5000 余组。目前,围绕高寒山区水文地质学研究,团队已经
培养博士生 8 人、硕士生 5 人。
虽然本次祁连山野外调查已结束,但是春节过后,团队师生将对采集的地下水样
品进行测试分析,以开展更为深入的科学研究。孙自永说:“同学们天寒地冻在野外
开展考察,克服了无数的困难,体现出新一代大学生敢于吃苦、敢于挑战、敢于创新
的精神品质。”
2. 【楚天都市报】28 天行走 5 省市 13 地,地大师生“扫码”低层大
气臭氧
楚天都市报 6 月 21 日讯(记者肖杨 通讯员陈华文)臭氧是夏季我国中东部地区
超标频繁的污染物,也是区域大气污染防控的焦点。近地面层臭氧主要由氮氧化物与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以及一氧化碳等多种前体物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光化学反应形成,与
其它多种污染物相互作用,使得对其防控更加复杂。
为探索华中—华北夏季臭氧污染成因及与其它污染物的相互作用,从 5 月 20 日到
6 月 18 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环境学院大气科学系“源排放与区域大气环境”团
队的师生们,与中国气象局武汉暴雨研究所、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苏省气象科学研
究所、武汉天虹仪表责任有限公司等,联合组织开展夏季华中—华北大气多种大气污
染物定点和走航三维立体观测。
此次观测实验,地大团队首次派出系留气球,探测大气边界层 1500 米高度内的臭
氧,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细颗粒物,黑碳和不同粒径气溶胶数浓度廓线,
以及风速、风向、温度、湿度、气压等气象要素垂直廓线。
地大团队同时使用武汉天虹环保产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移动监测车,配备臭氧、
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双通道颗粒物分析仪、黑碳仪、激光雷达、重金属
在线分析仪、挥发性有机物在线分析仪,沿武汉—鄂州—黄石—咸宁—赤壁—岳阳—
荆州—荆门—襄阳—随州—武汉的行驶路线,对两湖平原各种大气污染物开展走航和
定点观测;并沿着武汉—开封—北京—新乡—武汉的行驶路线,开展我国跨大区域大
气污染物的长距离走航和定点观测。
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