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 - 2016地大报告-电子书
P. 10

2016



               人。
                    人才培养:学院现设有水文与水资源工程(1998)、环境工程(1994)国家特色

               专业以及地下水科学与工程(2007)、生物科学(2003)、大气科学(2016)等 5 个
               本科专业。建设了菁英班、卓越工程师班和实验班等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整个人才培

                                                                      养模式框架见图 1-5。

                      本科专业                                                 学院现有全日制在校生 1600
                                                                      人,其中本科生 1121 人,硕士生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
                                                  创新人才模式              334 人,博士生 145 人,留学生

                      环境工程                            菁英班             80 名;另有在职专硕 420 人、在
                                                                      职同等学历博士生 40 人,如图 1-6
                    地下水科学与工程                       卓越工程师班
                                                                      所示。将在职研究生纳入在校生
                      生物科学                            实验班             计算,在读研究生培养规模 1019

                      大气科学                                            人,与本科生规模比例已将近 1:1。
                                                                      学院探索并建立了具有地学特色
                               图 1-5 环境学院人才培养模式图
                                                                      的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地下水科
                                                                      学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生

               物科学与技术、大气科学专业的交叉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培养了 3 位中国科学院和
               工程院院士(程国栋、汪集旸和卢耀如)以及汪民(前国土资源部副部长,前中国地质

               调查局局长)、李久林(北京城建集团 “ 鸟巢 ” 工程建筑总工程师)、李致新(中国
               登山健将、北京奥运圣火珠峰登顶总指挥)、王勇峰(中国登山健将、首次登上世界

               七大洲最高峰的中国人)、张国旗(优秀水利工作者、故事片《红山雨》的主人公)、
               焦赳赳(香港大学地球科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地下水协会 JOHN HEM 杰出贡

               献奖获得者)、郝义国(武汉地质资源环境工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院长兼总经理)
               等一大批杰出人才。
                    科学研究:学院科研实力不断提升,十二五期间年均实到科研经费持续突破 5000

               万元,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纵向项目经费占 30%,地调项目经费占 23%。初步形

               成了地下水污染与防治、区域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矿山环境治理、地质微生物
               以及同位素、分子微生物、数值模拟等新技术等优势方向。2016 年主要的科研突破包

               括如下三个方面:
                    (1)科研项目:新增科研项目 172 项。合同经费 6716.89 万元,到账经费 4859 万元。

               其中,合同经费在 300 万元以上的有 4 项,100 万元以上的项目 10 项。
                    (2)学术交流:举办学术讲座 “ 绿色地球论坛 ”33 期、承办名家论坛 1 期,邀请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