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5 - 2016地大报告-电子书
P. 15

环境学院发展报告



               汉)环境工程与水文地质系环境工程教研室。2000 年获批环境工程博士点,并被列为
               湖北省重点学科,是湖北省第一个具有环境工程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2003 年获批

               设立 “ 环境科学与工程 ” 博士后流动站;2005 年获批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
               2011 年环境工程专业被列为国家特色专业建设;2013 年该专业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

               计划;2014 年与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共建 “ 环境科
               学与工程 ” 菁英班。在 2012 年学科评估中,本科学位列全国第 14 位;2014 年以来,

               本学科进入全球生态 / 环境领域 ESI 排名的前 1%,且排名逐渐前移。
                    【师资队伍】本系高度重视高水平人才队伍和平台建设。拥有生物地质与环境地

               质国家重点实验室、地下水与环境湖北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等平台。本系目前在编人
               员 27 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 2 名(兼职),教授 13 名,副教授 12 名,讲师 2 名。

               拥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和国家级教学团队各 1 个,国家杰出青年基金
               获得者 2 人,千人计划入选者 1 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2 人,教育部新世

               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 4 人,楚天学者特聘教授 3 人,楚天学子 2 人。特别是王
               焰新教授,其编写出版的《地下水污染与防治》教材是我国地下水污染与防治理论、

               方法和技术的首部全国统编教材,被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推荐为研究生教
               学用书。本系行政班子成员及主要职责详见表 2-4。

                    【科研项目】本系注重构建 “ 理论 - 技术 - 产品 - 工程示范 ” 的科技创新链,形成
               了以 “ 国家地质调查计划项目、重点基金、国家专项和面上、青年基金 ” 项目群为支撑、

               集 “ 调查、研究、监测、转化 ” 于一体的科技项目体系,年均实到科研经费 3000 万元以上。
                    【人才培养】本系紧密结合国家目标和学科前沿,形成了 “ 本 - 硕 - 博 - 博士后 ”

               的完整人才培养体系。本系人才的知识结构按照 “ 厚基础、宽口径、重特色 ” 原则设计,
               培养具有地球系统圈层交叉理念和国际视野的、能够独立从事环境 / 生态领域的科学研

               究、工程实践和管理高级人才。建设了 “ 地下水污染与防治 ” 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
               和 “ 地下水与环境 ” 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为了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本系实行导师

               资格动态遴选制、硕士学位论文集体答辩制;博士生的国际联合培养和国际学术交流
               覆盖率为 100%;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集体开设前沿讲座课。

                    【研究方向】本系重点关注 “ 饮用水源地保护 ” 和 “ 矿山环境 ” 这类高度依赖地
               学理论方法的区域性环境问题,以环境污染控制为目标,以污染物在水 - 土环境中迁

               移转化行为研究为主线,形成了地下水 - 土壤污染修复、水 - 土界面地球化学行为、矿
               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等密切联系、相互支撑的四个学科方向。

               研究方向的带头人由国家杰青、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等担任,骨干由国家优青、教育
               部新世纪人才、楚天学者和楚天学子等组成。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