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63 - 2016地大报告-电子书
P. 163
环境学院发展报告
学生家长的认可,得到了山西省电视台、吕梁日报等媒体平台的跟踪报道,并在校级
三下乡答辩中获得一等奖,当选为湖北省优秀团队。
争做向上向善好青年,基层团支书助力团员成长
进入大学后,他积极投身学生工作。大一期间他担任了 042143 班团支部书记。大
二期间,他担任了团学联秘书部副部长。如何将团组织生活会组织的更有意义?如何
引领支部成员争做 “ 六有 ” 青年?是他一直思考的问题。认真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观和 “ 两学一做 ” 等重要理念,不断为自己 “ 充电 ”,为班集体 “ 放电 ”。
不拘泥于理论学习的他也通过参与各类实践活动,不断地升华自身。在校团委组
织部组织的 “ 我的第三只眼 ” 系列活动中,他引导支部成员学会深度思考,争做青年
评论家。在学院的 “ 两学一做 ” 学习教育活动中,他积极倡导支部成员开展理论知识
学习的同时做到知行合一,“ 万卷书 ” 与 “ 万里路 ” 齐抓。
“ 担任团支书和任职团学联的经历让我学到了很多,与付出相比,这些收获让我获
益匪浅。这些经历都是宝贵的财富,也为我后期在不同领域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韩李
莹如是说。
自强之星 “ 点滴养成 ”,开启公益创业
韩李莹出生在山西运城的一个普通农村家庭,年幼时便足以将冗杂的家事处理得
井井有条。韩李莹说:“‘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我对自己一直 “ 高标准、严要求 ”,在
不断提升自我的同时也不忘关爱他人,回报社会。”
支教的经历让他对贫困地区学生的教育尤为关注,他将自己寒假打工所得的全部
薪水资助了贵州省漳县的陈彩丽同学。在课业之余,他和支教队员们积极参与我校发
起的志愿活动 “ 花蕾计划 ”,为山区孩子购置学习用具及体育器材。
2016 年,我校 1 名山西籍学子身患重病,作为山西学子联谊会会长的他得知其家
庭经济能力无法支付医疗费用,便着手发起了一场 “ 为一根会思考的芦苇 ” 的公益义卖,
通过山西学子联谊会的平台众筹,最终筹款 7984.52 元,为患病校友送去一份温暖。
将公益做到可持续,使之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是他的新出发点。通过深入的调研,
他发现教育的缺乏不仅仅存在乡村地区,大量的农民工子弟因经济的原因不能与城市
的孩子们接受同等的教育。为了补齐孩子们的教育短板,韩李莹发起了 “ 点滴养成 ”
公益教育辅导。以商业的角度为公益输血造血,立足于社区,为公益之路累积里程。
创业的道路艰难而又漫长,一家一家的寻求场地,一步一步的寻找合作伙伴,一夜一
夜的风餐露宿都不曾动摇他的脚步。公益在路上,他决心一直前行。
注:韩李莹,男,汉族,中共预备党员,环境工程(地质环境调查方向)042143
班学生。曾任华中地区夏心续梦支教团总负责人、山西学子联谊会会长、学院团学联
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