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8 - 2020发展报告-电子书
P. 58

2020



               体为对象,系统研究人类干预下大河流域的生态环境变迁和生物多样性变化,剖
               析人类活动这一新型地质营力的作用效应(范围、幅度、速率和强度),进而预

               测未来全球环境变迁及生物演化的大趋势,为修复表层环境和减缓生物危机探索
               新的途径。

                    2. 国家地质环境修复技术创新平台培育基地
                    国家地质环境修复技术创新平台培育基地是国土资源部(现自然资源部)2016 年

               12 月首批立项建设的 9 个国家技术创新平台培育基地之一。培育基地由中国地质大学
               (武汉)牵头,与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共建。

                    培育基地主要围绕生态文明建设的国家战略,针对地下水、土壤和岩溶方面的典
               型地质环境问题,以地质环境质量的改善为目标,发挥多学科交叉优势,以水 - 岩(土)

               相互作用理论为基础,以地质环境过程调控为指导原则,围绕地质环境调查监测设备、
               预测评估方法和修复治理技术的研发,组建创新人才团队,突破工程化应用推广的关

               键技术、关键装备、关键材料、关键工艺等,构建以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以
               及成果转化与应用推广创新机制。

                    培育基地的主要研究方向和任务是地下水改良与修复、土壤改良与修复和岩溶生
               态环境治理与修复,以地质环境系统中水、岩(土)、生各要素的耦合作用机制为理

               论支撑,联合开展地质环境修复工程技术的研发、示范和服务工作,旨在建设地质环
               境修复技术创新、工程化与产业化的高水平平台,建立开放服务体系,探索地质环境

               修复技术工程化的新思路和新模式,以实现科学研究、技术转化、经济增长、社会服
               务和人才培养的良性循环。

                    培育基地力争3-5年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国家地质环境修复工程技术创新中心,
               以带动我国地质环境修复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力争 5-10 年建成国家地质环境修复技术

               创新中心。
                    基地以技术研发、应用示范和成果转化内容为引导,以人才培养和市场对接为要

               务,汇集国际化专职科研队伍,以地质环境系统中水、岩(土)、生各要素的耦合作
               用机制为理论支撑,联合开展地质环境修复工程技术的研发、示范和服务工作,旨在

               建设地质环境修复技术创新、工程化与产业化的高水平平台,建立开放服务体系,探
               索地质环境修复技术工程化的新思路和新模式,以实现科学研究、技术转化、经济增长、

               社会服务和人才培养的良性循环。
                    3.环境水文地质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本引智基地针对国家和社会重大需求,围绕地下水污染与环境修复的前沿重大科
               学问题,通过紧密、高水平的国际合作,实现水文地质、生态水文、地球化学、地质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