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0 - 2020发展报告-电子书
P. 60
2020
极端天气气候与水文地质灾害预报预警与风险评估(简称预报预警方向)。
6.长江流域环境水科学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瞄准长江流域水生态环境安全国家和区域重大需求,以地球系统科学为指导,研
究地下水、地表水及其交互过程中有害组分迁移转化的水文生物地球化学控制机理与
生态环境效应,研发水生态环境改良与修复方法,将理论和应用相结合服务水生态环
境安全。
研究方向:(1)地下水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安全保障;(2)地表水有害组分迁
移转化、生态环境效应与控制;(3)地下水 - 地表水交互与生态环境效应。
7. 湖北省地下水污染修复中试基地
地下水修复技术转化中试基地是在湖北省科技厅的指导下,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环境学院为主体建设的、可为行业内企业和科研单位提供地下水修复中试服务的设施
机构。按照规划,拟依托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在学科、平台、野外基地、产学研方
面的积累,通过两年周期,在湖北省江汉平原建成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地下水修复中试
基地,为开展地下水异位 / 原位修复、生物修复、修复新材料和技术研发等提供开放
平台。中试基地建成后,将服务湖北,辐射全国,不仅可为地下水修复的产业化提供
通用中试平台,推动地下水修复的科技成果转化和工程产业化,还可为地下水污染监测、
污染溯源、污染预测、污染阻控等相关研究和技术开发提供场地,为培养地下水修复
领域的人才提供基地。
研究方向:(1)地下水污染修复技术研发团队;(2)地下水污染场地调查与监
测团队;(3)地下水污染反应迁移机制与模拟团队。
8.地球关键带中美合作野外科研基地
以地球系统科学理论为指导,以长江中游江汉 - 洞庭平原为野外基地,开展不同
尺度地球关键带环境地质调查,查明地球关键带的三维结构特征,建立流域尺度的地
球关键带监测网络,构建基于地质 - 水文 - 生态多过程耦合的关键带模型,评价重大
水利工程建设对长江中游生态环境的影响,为长江大保护战略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科
学依据;探索地球关键带环境地质调查监测技术方法体系,建立一个完善的示范性地
球关键带野外科研基地。
研究方向:(1)地球关键带填图;(2)地球关键带监测;(3)地球关键带模拟。
9. 地下水与环境湖北省国际合作示范基地
依托该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以健全、科学的组织管理机制做保障,选择当前水文学、
水文地质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交叉领域内的关键性、前沿性的重大科学问题作为切
入点,积极联合国际上相关大学和科研院所,开展包括科研项目、学术交流、人才培
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