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7 - 2016地大报告-电子书
P. 17
环境学院发展报告
矿山地质环境修复与治理;地下水及其资源环境效应;水资源及其环境系统分析;工
程水文地质;污染物在地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与处置。
【人才培养】环境地质系目前主要负责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 2013 年批复的
“ 环境工程(地质环境调查)卓越工程师班 ” 的本科培养工作。承担的主要教学任务包括:
《环境地质学》、《地质环境调查与评价》、《地质环境数值模拟》、《地质环境监测》、《地
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察技术方法》、《水资源开发与保护》、《环
境同位素原理与技术》、《地下水防治方法与技术》、《地下水动力学》、《水工环前沿》
等十余门本硕课程的室内教学工作;以及北戴河、周口店、秭归三个野外实习基地的
野外教学工作;并设有地质环境监测实验室。
【研究方向与发展目标】环境地质是年轻而欣欣向荣的学科,面向 21 世纪社会蓬
勃的人才需求,全系教师将加快建设步伐,以培养高水平的环境地质人才为己任,力
争尽快把环境地质系建设成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环境地质人才培养摇篮和高水平的
“ 产-学-研 ” 基地。
表 2-5 环境地质系行政班子成员一览表
职 务 姓 名 主要职责
系主任 周建伟 负责环境地质系全面工作,主抓学科建设和队伍建设
支部书记兼副主任主要分管人才培养、教学科研平台
副主任 柴 波
建设及科研服务、学术交流等
协助系主任与副系主任,完成本系教学、科研管理工作,
秘 书 曾 斌
负责系办公室各类日常事务工作
五、生物科学与技术系
【系室背景】21 世纪以来随着生命科学的突飞猛进,人类数千年来的梦想正随着
生命科学发展逐一实现,世界将会出现更多的奇迹。基因疗法、克隆技术、脑科学、
基因组计划、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蛋白质工程等将带来多个领域的革命,
将产生难以估量的 “ 社会 — 经济 — 生态 ” 效益。生物科学与技术为人类社会飞速发
展提供了加速器。随着地球系统科学的深入推进,重大地学问题的解决离不开生物学
理论和技术的支撑,2003 年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生物科学专业应运而生,其前身为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古生物教研室的生物学教学小组。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生物系发展是以地球生物学为特色的生物学,将现代生物学领域的理论和技术手段与
重大地球科学、环境科学问题相结合,强调生物学与地球科学、环境科学的深度交叉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