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0 - 2016地大报告-电子书
P. 90
2016
【校级层面】
依托学校开展的李四光本科创新人才培养计划,每年我院均有若干名同学入选,
2016 年我院共有 3 名同学入选该计划,分别隶属于地下水科学与工程专业(1 名)和
环境工程专业(2 名)。
四、本科生创新创业
创新人才培养是学院立德树人和学生践行知行合一的必经之路。环境学院始终继
承优良传统,弘扬地球科学文化,以培养 “ 品德高尚、基础厚实、专业精深、知行合一 ”
的一流人才为导向,以实施 “ 学术卓越计划 ” 为抓手,
在创新创业人才育人模式中,践行 “ 三融合 ” 培养模式,
如图 8-6 所示,即跨学科专业交叉融合、教学与科研实
践融合、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
学院创业(孵化)分基地建设以培养人才为出发点
和落脚点,以学生为中心,为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独立思考能力为目的。围绕创业教
图 8-6 “三融合”培养模式 育需要,满足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创业素质、提高实
践能力的需要,使创业分基地成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引
领学生课外第二课堂建设。
为鼓励大学生投身创新创业活动,学院每年设置 10 万元专项资金支持学生开展创
业创业项目,并且在 2013 年便设立了《环境学院 “ 学生科研项目获得校外荣誉奖励 ”
管理暂行办法》,将学院创新创业工作的日常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在队伍建设方面,
学院组成以院长马腾、党委副书记朱继为首的学生创新创业专家指导小组,实行 “ 双
轨导师制 ”,在学生自愿选择的基础上聘请学院各系专业老师与优秀研究生作为学生的
指导老师,形成 “ 一对一 ” 指导方式,指导学生创新创业活动。以期实现优秀学生、
优秀导师和优质科技平台的无缝对接与资源整合,现有长期指导学生团队的资深专业
教师 9 名,其中积水团队的主要指导老师马传明,长期指导支持创新创业工作,荣获 “ 优
秀创新创业教育导师 ” 称号。通过专业教师与创新学生的对接,旨在帮助学生学习掌
握专业知识,扩展自身的知识领域,增强沟通交流能力,进而培养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
最终自身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
2016 年 10 月,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心对环境学院创业实践分基地进行中
期考核。2016 年 9 月新增 2 支创业团队入驻北区孵化基地;2016 年成功申报教务处国
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 15 项(重点项目 7 项,一般项目 8 项);2016 年 6 月,第二
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