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3 - 2017地大报告电子书
P. 43

环境学院发展报告



               师教育培养计划采用“学校 - 企事业”联合培养模式(3+1 模式:前 3 年在校进行系统
               的理论学习,后 1 年到企业进行工程实践的人才培养模式。)、“双导师”制和小班教学,

               注重学生实践锻炼,充分培养野外实际工作与动手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 掌握数学、物理、化学、计算机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与基本原理;
                    2. 掌握地质基础理论、技能和工作方法;

                    3. 掌握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的基本原理、实验测试方法和分析技术;
                    4. 掌握地质环境调查、评价、监测与治理设计的理论和方法;

                    5. 具备分析与解决实际地质环境问题的专业知识与能力;
                    6. 具备从事地质环境调查项目和工程管理的能力;

                    7. 具备资料归纳、整理和综合分析与正确表达的能力。
                    核心课程:普通地质学、构造地质学、水文地质学基础、环境地质学、岩体力学、

               土力学、地下水动力学、地质环境监测、地质环境调查与评价、地质环境模拟技术、
               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地下水污染与防治、GIS 原理与应用等。

                    相近专业:工程地质、水文地质
                    就业领域:主要培养卓越的工程师,毕业生可直接进入研究生阶段学习,也可在

               国内地质调查相关的部门从事科研、生产和管理工作。

                     三、地下水科学与工程


                     【地下水科学与工程】

                    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自然科学知识、创新意识、良好科学作风,在德、
               智、体全面发展的地下水科学与工程领域的高级专门人才。毕业生不仅具有坚实的地

               学基础和水资源方面的专业基础知识,同时具备计算机仿真技术、3S 技术、现代分析
               测试技术和外语等方面应用能力,能够运用先进工程技术手段从事地下水资源开发与

               保护,以及针对人类活动诱发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问题,进行勘察、评价及治理的高
               级工程技术人才。

                    办学特色:我国有 50% 以上的城市供水依赖地下水资源,同时,地下水又是解决
               环境和灾害问题的关键。本学科主要基于地球系统科学和水科学理论,研究地下水的

               时间与空间分布规律,研究其资源属性以及在表层环境中的作用。不仅解决地下水资
               源的开发、评价与管理等问题,同时也研究与地下水有关的各类地质工程和地质环境

               问题,诸如研究地下水位下降诱发的海水入侵、地面沉降、地下水污染和岩溶塌陷,
               或调查研究滑坡、塌陷、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原因与防治等。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